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,被后人誉为“药王”。他于公元581年出生于贫苦的农户家庭,自幼便体弱多病,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穷困潦倒,但他聪明过人,通晓百家之说,非常崇尚老庄学说,对佛典也颇有研究。孙思邈十八岁的时候立志学医,二十岁开始为乡邻治病,一生致力于临床与药物研究,在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以及针灸等方面都非常精通,且边行医边采药,对中医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,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孙思邈隐居在太白山中,因其才能与医术而获得了很高的声名,但他认为当官太过世故,拒绝了朝廷的多次封赐,而致力于研究医学。孙思邈还将他行医的经验、研究的成果记录下来,写成了《千金要方》一书。唐朝建立以后,孙思邈开始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,并著《唐新本草》,是世界上部国家药典。公元682年,孙思邈寿终正寝,活了整整一百零一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