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潘二公祠陈瑄与潘季驯
淮安的陈、潘二公祠里,供奉着明代的两位治河名臣:陈瑄和潘季驯。陈瑄,负责开凿出了至今受人夸赞的清江浦;潘季驯,奠定了清口水利枢纽的基本格局。
潘季驯(1521—1595),字时良,号印川,乌程(今湖州市区环渚乡槐溪村)人。明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,授九江推官。不久,升任御史,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,受到百姓欢迎。后调任大理丞。
嘉靖四十四年,由左少卿晋任右佥都御史,负责治理河道。与朱衡共开辟新河,使黄河分流以减少水患。因功加副都御史,不久即离职。隆庆四年(1570),因黄河在邳州(今江苏省邳县)、睢宁(今江苏省睢宁县)决门,重任右副都御史,负责治河。季驯采取堵河口、整河道的办法,次年完成治河工程。因被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,罢官去职。万历四年(1576)夏,起用。巡抚江西。次年冬,召为刑部右侍郎。时黄河在崔镇(今江苏省泗阳县)境内决门,河水改向北流,使清河口淤塞,淮河南迁,高堰湖堤坝被冲毁,淮扬、高邮、宝应一带均被淹没。朝中大臣如何治理水患意见不一。六年夏,朝廷命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负责治理黄河。季驯认为,黄河故道久已湮没,虽可修复,但其深度、广度不如新河。建议以今道为基础,筑崔镇以塞决口,筑遥堤以防溃决。又认为淮河水清、黄河水浊,淮河水弱、黄河水强,应筑高堤籍淮河之清水以冲黄河之浊流,使二水并流,则海口自浚。这—建议经朝廷批准后得以实施,于次年冬,完成对黄、淮两河的治理。